荆门最美公路丨红色教育路在这里延伸…
-
分享
分享到:
- 发布于:2021-12-07 17:46 浏览量:30348 来源:未知
百年风华正青春,幸福征程再启航!今天,荆门新闻网推出“最美公路”系列报道之“红色教育路”,带大家实地探访荆门掇刀区重大党史事件发生地,挖掘在革命年代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和新时期鲜活的红色故事。让我们一起感受洋溢在荆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革命精神!
这里生机盎然,一条现代化的乡间公路,方便周边群众出行;这里激情澎湃,一座遗留珍贵红色遗迹的村庄,为无数新荆门建设者赓续精神血脉。
荆门市掇刀区交通运输局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,改造了通往开国少将邓家泰将军故里、开国上将陈世榘将军故居、沈家中湾革命烈士纪念碑的三条约22公里的红色教育路。
一条条农村公路由“线”成“网”、由“窄”变“宽”、由“通”到“畅”,“红色教育路”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、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、提升群众出行品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。道路的创建,使昔日脏、乱、差的村庄路段变成了拥有地坪整齐、排水设施完善、路灯明亮的整洁大道。
打造“红色教育路”,公路文化与红色基地相融合,有效改善了沿线村民的生活和出行条件,不断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据小编了解,三条线路分别是:在寻根溯源中学党史的初心之路、在美丽城镇实践中学党史的筑梦之路、在历史寻迹中学党史的传承之路。三条红色公路三个故事!
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踏上最美的红色线路寻找“初心”吧。
邓家泰将军故居红色教育路
邓家泰将军故居红色教育路(麻城镇邓冲村)全长6.1公里,2020年投资400万元,按照路基宽8米、路面宽6米,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,完善了安防设施、绿化、路线指示牌、道旗、交通厕所、文化长廊等相关设施。
泥泞小路被水泥路取代,村村通、户户通一改过去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”的状况;路灯照明无暗地、社区绿化无空地,便利了村民生活。
钟灵毓秀的土地哺育出邓冲村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,铁肩担当的岁月赋予了邓冲村俊采星驰的传奇故事。邓冲人正以勇于担当、勇立潮头的精神谱写着乡村振兴华丽篇章。
红色记忆
邓家泰将军
一、生平事迹
邓家泰将军(1914-2003),掇刀区麻城镇邓冲村人,1931年参加红军,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参加了长征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。新中国成立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参谋长、参谋长,南京军区参谋长,装甲兵副司令员;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;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;当选为第五、六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第六、七届全国会代表,第六、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法律委员会委员。2003年1月21日,在北京病逝,享年88岁。
二、邓家泰将军与59式坦克
1955年,邓家泰将军到装甲兵部队工作,任副参谋长、参谋长,参与组建了一批新的坦克部队,1977年擢升为装甲兵副司令员。59式坦克,正是邓家泰将军参与主持研制的。邓家泰将军生前一直不忘家乡桑梓情,他的家人带头捐资创办了“邓家泰青少年教育促进会”捐赠多套《邓家泰将军》相关书籍,激励家乡青少年努力学习、奋发图强。
三、邓家泰将军事迹陈列室
麻城小学是邓家泰将军的母校,2018年11月,麻城小学被认定为荆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校内建有邓家泰将军事迹陈列室及将军雕塑。
四、深度发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
近年来,邓冲村秉承邓家泰将军革命精神,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将红色元素纳入文化旅游产业链重要一环,计划复原邓家泰将军旧居,重现邓将军生前革命英勇事迹,使历史画面重入眼帘、革命精神代代相传。
陈世榘将军故居红色教育路
陈世榘将军故居红色教育路(团林铺镇陈集村)全长5公里,2018年、2020年合计投资520万元,按照路基宽8米、路面宽6.5米,进行提档升级改造,完善了安防设施、绿化、路线指示牌、U型渠等相关设施。
漫步在陈集村,犹如画中游。一幢幢传统民居被碧绿的草坪和田野包围,与蓝天白云一同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,鸟鸣啁啾,大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……好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!
红色记忆
陈士榘将军
陈士榘将军故居现为全区党员教育基地、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故居位于掇刀区团林铺镇陈集村十组。修建于清朝末年,东依撇子山,西望团林铺,占地数亩,有房屋10余间,为土墙布瓦盖假三重(三正三厅)结构。陈士榘将军少年、青年时期曾在此居住。1949年解放后,人民政府将陈士榘将军故居分给农民居住。2009年12月,掇刀区人民政府按照20世纪初荆门农村民居风貌对陈士榘将军故居进行修缮,原立于荆门市烈士陵园陈士榘将军雕像移至故居。
陈士榘(1909-1995),团林铺陈家新集(今团林铺镇陈集村)人。1927年春,在荆南参加农民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;同年,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土地革命时期,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、连长、副营长、副大队长,红十六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、参谋长,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、教导营营长、第四师参谋长,红三十军参谋长、代军长,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,参加过长征。抗日战争时期,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参谋长、晋西支队司令员、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、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。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兼新四军参谋长、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、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和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、教育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、政治委员,中共中央军委顾问。1955年,被授予上将军衔,是第一、二、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,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中国共产党第九、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。1995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6岁。1997年,骨灰安放于荆门烈士陵园。
张场至烈士陵园红色教育路
张场至烈士陵园红色教育路(团林铺镇张场村)全长10公里,2020年投资754万元,按照路基宽8米、路面宽6米,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,完善了安防设施、绿化、路线指示牌、挡土墙、U型渠等相关设施。
一百年风雨兼程,一百年岁月如歌。路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。驱车行驶见路宽阔面平,行车如风,路旁葱茏碧绿,让人心旷神怡。从曾经的道阻且长,到如今的畅安舒美,公路建设始终秉承自然理念,乡村入画来。
红色记忆
沈家中湾革命烈士纪念碑
沈家中湾新四军烈士纪念碑位于掇刀区团林铺镇张场村三组庙山。沈家中湾离集镇较远,易守难攻,具有一定的战略位置,抗日战争时期,中共襄西行政委员会将此定为驻地。
1942年2月6日,襄西行政委员会主席龙剑平率部来到沈家中湾召开新年工作会议,7日下午会议结束,参会人员及大部分警卫部队相继离开。因需要整理会议文稿和处理善后事宜,龙剑平及其卫队、秘书30余人在此留住。
当晚,龙剑平一行没有离开的消息被日伪军密探沈某获悉,向日伪军驻地告密,当日午夜,龙建平等被日军包围。突围中,新四军牺牲5人,其余受伤人员被迫退回驻地。
龙剑平率部向敌军火力薄弱处突围,不幸被枪击中,壮烈牺牲。除分头突围伤员中的2人藏在农家灶灰中幸免外,其余战士全部牺牲。1974年,张场人民公社在烈士牺牲的地方立碑纪念。
2015年7月,掇刀区人民政府重修沈家中湾烈士纪念碑。
走完这条红色路线,这些仁人志士爱国爱党的情怀让人久久难忘。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提醒着我们,祖国的和平与强大都来之不易,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,永不停步。
人民英雄,永垂不朽!
致敬先烈,继续前行!